0FmfnBcHdq

【前言】
隨著日子愈往前跑,人生愈來愈厭世。人類卻仍舊迷戀著電影。經濟大蕭條時,如同電影《開羅紫玫瑰》,世人逃避生活困頓徜徉銀幕幻想。今天,電影依舊在大銀幕放映著,我們在黑盒子著躲避片刻現實。然而,電影不斷推陳出新,電影評論也是。俗話說長江後前浪,老人吃土很想死(後面這句是我加的),新銳影評人隨著時間邁進,一個一個不斷冒出頭。
今天,就讓我來介紹,臺灣最用心的電影知識文青——Pony!

【介紹】
第一次見到Pony,是在酷兒影展的試片間門口。當時她替幕迷影評前來觀賞試片,我們因此認識。Pony矮矮的,她自己說身高155公分,但我嚴重懷疑這是穿上鞋子以後的身高,因為她說出數字時眼睛刻意不敢直視我。她總是戴著粗框眼鏡,身穿T-shirt,腳穿運動鞋,夏天穿短褲,冬天頂多搭上一件灰色羽絨外套。扁平結實黝黑的身軀,像是個國一還沒長腿毛的男孩。殊不知,她已經是個大四畢業即將修讀研究所的俏麗女碩士生。

如此外表加上第一次是在酷兒影展相遇。導致我深深覺得她是T。(性別刻板印象,我自己掌嘴,啪啪)記得在變熟後,我曾經沒禮貌鼓起勇氣問過她,她急忙否認,還說自己夢中情人是陳奕迅。嗯哼,說一個這麼遙遠的藝人,根本是欲蓋彌彰吧。好的,既然人家都說不是,我只好相信她。反正這也不是交朋友的重點,是唄。Pony自己都說:「連剪頭髮的姊姊也要問我,連打掃阿姨都覺得我走錯廁所,早已見怪不怪了。不過我真心不是,如果知道我如何挑港片或是愛港星的『貨色/範圍』的話」結果我前幾天又被朋友問說Pony是不是喜歡女生。相信這問題她早已家常便飯,而不是因為我腦袋有洞才會這麼想。

Pony很早以前就開始撰寫電影文章。特別的是,選擇平台不是無名小站而是中國電影網站「時光網」。早從國二她就開啟了自己的電影文字修行,記錄自己所見所愛。直至近一兩年,她開始進攻臉書粉絲團,才逐漸被注意。連帶的電影看片量也大幅提昇,她自己就說在2016年已觀賞超過600部電影。甚至呢,她還看完2017年奇幻影展所有電影。在兩天之內跑了遊牧影展、桃園電影節、政大中文影展。如此驚人的觀影量與完封影展的執著,可能連多數電影系學生都達不到。

Pony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,她自己學會了「粵語」。她從小熱愛TVB劇集、香港電影,進而開始跟著電影對白念。久而久之,她學會廣東話,能聽能說能讀。(為何我看了十幾年年好萊塢片英文也沒變好)從這邊,更可以知悉她對香港電影的熱愛。舉凡你所知道的香港電影,她都見過,身處臺灣的她也follow著香港娛樂圈消息。活生生就個港片達人。因此,只要臉書好友誰在討論哪部香港電影,你絕對可以看見Pony在底下留言發表高見,這陣子的《春嬌救志明》、《失眠》都是如此。只要給她一個縫隙,她就要狂放對於香港電影的痴迷光芒。毫無疑問,她最愛的歌手當然是香港歌王,陳奕迅。

Pony的電影文章並不僅限於香港電影。任何種類電影,葷素不拘,通通接招。舉凡院線常見的商業大製作電影到藝術殿堂坎城影展影片,她都寫過。堪稱是新一代影評大師,什麼都能看,什麼都能寫。(她還寫過中國綜藝節目《我是歌手》的評論專文)Pony不只能寫,甚至還會統計整理全球電影獎榜單。以今年來說,我跟朋友還有Pony一同看奧斯卡金像獎轉播,她就邊看邊低頭用筆電打著得獎名單,絲毫沒有放鬆。當最佳影片公布為《樂來越愛你》時,她立刻咻咻休把名單上傳到粉絲團與電影社團,這速度驚死人。(結果兩分鐘後最佳影片變《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》,她就低頭趕緊更正片單與評語。)

難能可貴的是,她不僅目光鎖定這些多數人朝聖的藝術電影,短片、臺彎學生電影她也不曾放過。今年第39屆的金穗獎,所有作品她都鎖定觀影完畢。甚至比照奧斯卡精神,在上課同時,她耳朵聽著老師講課,手拿著手機眼睛看著金穗獎網路轉播,以便即時上傳得獎名單。這般狂熱近乎自虐的強迫症執著,讓又懶又廢的我實在小生好佩服。Pony真不愧是觸電網站長蔣孟宏學妹,這般資訊整理功夫,每天看國外粉絲團中國微博公眾號蒐集資訊。她已經超脫一個影評,根本就是「自媒體」等級。不也難怪,我前陣子認識新朋友時,問有沒有哪個喜歡影評,對方第一個就說出「Pony World」,說她絲毫不是敷衍貼外電資訊而是功課做很足的認真整理。

文字之外,Pony更與XXY、部長等影音影評人進行線上直播電影討論會,透過即時新媒體,分享自己對於電影、影展、電影產業的精闢個人見解。這種功夫完全超越了只著墨文字耕耘的傳統影評人。

只不過,如此勤奮認真的Pony卻慘落滑鐵盧。滿懷信心,自認近一年苦心經營的電影文字遠勝臺灣多數人,她報名了金馬影展所舉辦的「亞洲電影觀察團」。這是一個金馬影展提拔影評人、資深影痴觀賞奈派克(NETPAC)入圍影片,仿造評審團討論模式,並由聞天祥老師授課的影評團。Pony卻無緣入選,她很傷心很難過,覺得這一年的辛苦努力未受肯定。

Pony不採嬉鬧戲謔的文字書寫,她認為獲得知識比獲得人氣重要。她不在意讚數不在意分享數,她重視作品的觀點抒發而不是寫一篇騙讚的譁眾取寵文章。她不寫二手文章,創造屬於自己的第一手。無奈地,長期的書寫、粉絲團的經營、每篇電影文章標註電影片商粉絲團,並沒有讓她的電影文字獲得實質的影響力。

Pony沒有灰心放棄電影文字,她繼續地寫,認為如此嚴謹的電影評論只要好好寫,必定有人能夠欣賞。終於,在四個月後,中國所舉辦的「第一屆深焦DeepFocus華語青年影評大賽」(題外話一下,這是一個沒天良的比賽,超過28歲不能報名,非常過分嗚嗚嗚),來自臺灣的她擊敗其它三百五十多位參賽者,在評委毛尖、戴錦華、於帆三位電影學者認可下,與另外一位臺灣影評魏豫豪同獲「二等獎」殊榮。

(不過,既然是中國比賽,臺灣人本來就不可能拿第一了,第二名的兩人說不定實力根本勝過第一名呢)(當然,這只是我在murmur,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)

寫完獲獎的《攝影者》(Cameraperson, 2016)影評後。Pony在端傳媒的文章〈馬曼容:金馬評審團的膽識,與獲獎的中國電影〉還被臺灣最具權威的影評老師聞天祥肯並稱讚。在某一天誠品電影講座下課時,老師見到Pony便說:「妳是馬曼容嗎?妳那篇文章我看過,寫得很好。」

如此被肯定,無疑證明了,Pony姊的實力絕對不容忽視小覷。

現在,Pony每天都更新粉絲團撰寫電影評論更新電影情報,更與好友成立「影想力指南」,集結臺灣三十位影評人共同為影展電影、院線電影撰寫短評評分,提供臺灣觀眾更多的閱聽視角。

今日的Pony是娛樂重擊當家寫手、是臺灣新生代第一女影評人、文章更在放映週報刊載。她還專訪過華語一線電影導演:程耳、彭浩翔。相信不遠的將來,這般電影影響力勢必襲捲而來。白洞,白色的明天正等待著Pony!!!


【文章推薦閱讀】
《攝影機背後的人》 以碎片組建:自我回憶與世界歷史的影像光河
https://tw.wxwenku.com/d/100308154

這篇文章正是Pony獲得中國影評比賽二等獎的文章。你可以看出Pony的拿手寫作方式,提出經典電影與電影文本互文比較,展現出她電影的觀影量之外更提出精闢觀點。

同時,她又融合了電影理論凝視觀點,讓電影書寫不再流於心得報告,而是實在的理論實踐。

文章的中後段,她更中國評審口味,將《攝影機背後的人》 (臺譯:攝影者)(Cameraperson, 2016)與去年中國最出色的電影《路邊野餐》相比較:藉由電影的詩意、攝影機運動的情緒,闡述出導演的主觀情感。

如此理論觀點兼具,臺灣線上究竟有幾個影評人有功力寫出來呢,你說是不是?


【Pony Q&A】
Q:遽聞妳從國一就在時光網開始電影書寫,怎麼會挑選中國平台而非臺灣部落格呢?
A:其實一開始我只是想找平台寫作而已,尤其是比較具備完整電影資料的網站作為選擇依據,時光網是當時我在網路上發現有較齊全的電影資料庫,畢竟當時所謂的網路影評仍是不發達,連使用者都很少,所以就挑了一個易找且不會太難用的網站。除了時光網,我自己也有同步將文章放置無名小站(只是現在關站沒資料了。)


Q:接續上題,八年累積的書寫經驗,至今有什麼樣的蛻變過程?
A:看起來是八年,但實則有持續性的認真出文章也只是近一兩年的事。起初會想書寫只是純粹想為自己觀影作紀錄,畢竟以前的觀影動機其實蠻膚淺的,是因人而看,所以常書寫的或是文章提及多半是演員方面的觀察。中間有間斷了許久,因為忙於課業的緣故,加上對於電影的狂熱在高中時可說是還沒被激發。現在的我,認為自己對電影的認識,加上看片量的廣度比起八年前更增加,或許重看《門徒》不再是演員面,更多能從電影的角度去做文章。


Q:妳覺得自己個子小在看電影會有什麼不方便嗎?

A:超級不方便,尤其不要常去椅子前後高度落差小的戲院(例如:國賓長春),常常只要前面高出十公分,我這一場電影都很難看得到完整的銀幕。記得自己最慘痛的經驗是在國賓長春看金馬影展,當時是看《寂寞心房客》,還記得是做在第15排左右,可惜前面兩位實在太高,又坐得如此挺直,讓我只能在頭與頭之間求生存,但不巧他們又是一對情侶,所以也只能跟著他們的頭左右搖擺。


Q:作為一名女性,妳認為在電影書寫有什麼優勢或劣勢嗎?
A:其實在書寫上我並不會覺得有什麼優勢或劣勢的存在,對我而言,電影書寫最重要仍在於觀點的存在。當讀者讀取你的文章時,第一反應不會直接考慮你的性別,所以在書寫時,我更在乎的是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。在性別方面,我覺得不會有太大影響,畢竟文字屬於中性,任何性別都能將其深度化又或感性化。

Q:接續上題,檯面上的女性影評人或女電影部落客相對來說算少,妳認為是為什麼呢?
A:我蠻驚訝的,尤其當我更認識影評圈的大家時,自己其實都發現/疑惑為什麼女性影評人或電影部落客相對少。有人曾經跟我說過,或許是女性在觀影時講求當下的感動,然而對於較系統性的文字抒發紀錄較少,且電影書寫必須是長時間並維持的,它並不如日記私人化的情感釋放。或許吧,我不敢肯定,但持之以恆或是想與大眾分享這件事,可能對於女性影評人是相對缺乏或想維繫的。


Q:遽聞妳是看港劇自學粵語,可以談談這段歷程嗎?
A:我是因為香港電影才認真想要去學粵語,其實粵語不難,它的語言體系其實都國語差不多,當然有幾個音是粵語沒有的,但它們在一些發音或是語句上卻是相通的。起初我是邊看港片邊認真做發音的紀錄,之後才開始看港劇,原因是港劇更為日常生活化,如相較於電影旁白的戲劇性,港劇就會更是日常的用語,從這邊學會是更快的。不過也是慢慢學的過程,就算我也是從會聽到會說,之後才又自己學會粵語的口語文字。


Q:接續上題,妳認為學會粵語對觀看香港電影有什麼影響呢?港片是不是變成妳的電影專攻領域?
A:這麼說好了,港劇是讓我粵語更進步的工具,但最一開始的啟蒙其實是香港電影,是香港電影讓我有動機去學好粵語。我依然記得第一次接觸港片(有印象的感動)是看劉青雲和梁詠琪主演、阮世生執導的《絕世好賓》(「堅持到底,就是勝利」這座右銘我仍記得),我那時驚訝到這個「菲律賓人」怎麼如此會演,一查才知道是劉青雲。之後又在凌晨看了《我要成名》,完全驚嘆他的演技。於是我就開始找劉青雲的全部作品來看,我自己看電影是這樣的,我認為看電影一定要看原音,我是個很討厭配音的人,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會有他既有的趣味存在,即使不懂,演員的語氣也是成就演技與電影的重要元素,因此也在這補作品的期間看了許多原音的港片。也因從劉青雲拓展出去,接觸到如爾冬陞、杜琪峰等導演的作品,而我是一個會因演員而看片的人,所以在那個「膚淺」的時期,幾乎我「看上眼」的港星作品我都會找來看,只是當時還沒有系統的記錄下來,少說一直到真正看影展的六年期間,港片閱片量應該有三、四百部。


Q:聽說妳的夢中情人是陳奕迅,妳可以描述一下對他的愛嗎?妳最喜歡哪一首歌?他的哪部電影妳最喜歡呢?

A:如果說我港片的啟蒙是劉青雲,那廣東歌的啟蒙就會是陳奕迅,其實有點忘記聽哪一首歌喜歡上的,應該是「忘記歌詞」吧!之後就大量找他的歌來聽(在一個有Foxy的年代……)至於說最喜歡哪一首歌有點難挑,喜歡的太多了(就不說大家熟知的),如「我的快樂時代」、「葡萄成熟時」、「shall we talk」、「歲月如歌」、「最佳損友」、「人來人往」、「歌‧頌」、「遠在咫尺」、「任我行」、「今天只做一件事」等,但如果認真挑一(兩)首,廣東歌我會推薦「黑擇明」和「沙龍」、國語歌會推薦「土星環」、「給你」、「心的距離」,專輯的話個人頗愛「The Easy Ride」、「What’s Going On」、「U87」、「 Solidays(新曲 + 精選) 」、「H3M」、「不想放手」、「The Key」、「Rice & Shine」、「準備中」這幾張。

電影的話,我倒是沒看全,像是早期的《玻璃之城》、《十二夜》都待補,很多人都說他最精采的表演是《神經俠侶》的狂奔軍裝,但我覺得他在《魂魄唔齊》飾演的路初八、《金錢帝國》的陳細九,或是早期《豪情》、《賤精先生》顯他鬼馬性格的角色都很不錯,近期的《華麗上班族》與《擺渡人》確實演技有更上一層(雖然起點不是太高……)

至於有多愛,我想上述應該就能表示了,已經愛到可以唾棄他的地步了哈哈哈!


Q:怎麼會想和朋友發起「影想力」呢?
A:宗旨其實很簡單,只想成立一個台灣的影評集散地。相信愛好電影的各位都用過Metascore,也用過豆瓣,這些擁有評分機制與影評/媒體短評的平台。不過當時卻想為什麼台灣自己沒有一個類似的平台呢?認識的影評有獨到見解的都不少,但感覺少了一個讓大家一目瞭然彙整的平台,於是「影想力」就誕生了。我們一開始之所以選定金馬影展出發,主要還是因為我們一群影癡/影迷都較常關注影展,剛開始只想聚焦在影展同好上,沒想到開辦後反映比預期還要大很多,之後也因此決定往院線發展。


Q:妳認為臺灣的影評真的還有「影響力」嗎?

A:我認為是有的,就像我從性別對影評的看法一樣,我認為影評的可貴是重在觀點。對台灣外部而言,有些在地區性才會有的影評/觀點,如因政治環境或產業變化所影響影評仍有可閱讀性。而對於台灣內部而言,畢竟已是網路時代,人人只要會打字就都是「影評」。但在如此氾濫下,所謂有「影響力」的影評也成為了讀者的責任,如何自己挑選值得信任的影評,也是一個聰明的讀者該做的事。在我心中,只要有觀點的影評,不論它是否投我所好,在我看來都是有「影響力」的。


Q:經營影想力一段時間,妳認為短評與長文書寫有什麼差別?
A:在轉換身上還是有點落差,我自己寫短評我盡可能簡化自己觀影所看到的東西,基本上會是長文的縮減,有點像是長文的大鋼。而長文自己習慣會更詳細抓取幾個觀點去闡述,也會拿例如作者的作品脈絡/風格,或是與其它電影做上比較。

Q:妳2016年共進電影院看了破六百部電影。這數目是我認識中影癡的冠軍。妳是如何挑選電影,平均多久看一部電影呢。會怎麼為這些電影做紀錄呢?
A:其實破六百部,多數還是新片為主。今年看影展看得比較勤,像金馬買了70部、北影買了40部、TIDF20部,加上女影、酷兒、雄影等,光是影展進戲院就將進150部以上。其他部份由於有上課的緣故,基本上是跟著課程看,跟著電影史一起補齊作品,院線的話只要有興趣的都會前往觀賞。我去年有訂下一個目標是看到500部,所以讓自己平均一個月要看五十部電影,而在影展的大量觀影,密集是一天五部,平常的話盡量讓自己一天一部電影。紀錄部分是從自己在前兩年開始,因為突然常常想起某部片的劇情卻忘記片名,所以才會開始記錄提醒自己。我通常以excel紀錄,內容會有中英片名、產地、長度、評分、觀影日期等,做紀錄有很多好處,例如在選十大時直接用排序去看,紀錄一方面也是留下足跡,成為一個影迷的樂趣。

Q:近年妳開始整理得獎季名單,怎麼會有這樣的行動?
A:整體獎季名單非常有趣,我整理的原因有二,一是你能從獎季名單變化來預測獎項的風向,這比較適合在奧斯卡身上,而如柏林、坎城、威尼斯等電影節多是存參比較多,等到台灣上映時,如我們看齊坎城再看回當時的得獎名單,都能推敲且猜測當屆評審團的口味。二是片單部分,我自己很喜歡存片單(雖然排了一大堆都沒看),但由於國外的放映都會比台灣還早,所以等到台灣影展引進之時,這片單就是做為影展選片的依據之一,你便能從中選去到得獎或入圍過競賽的電影一探究竟。因為我自己是一個選擇困難症,所以任何電影只要有獲什麼榮譽,再小也好,都會是我想看此片的理由。


Q:是否有尊敬的影評前輩(老師),為什麼呢?
A:我個人非常喜歡閱讀聞天祥老師的影評,總覺得他有一種魔力,不論說的寫的都可以把電影寫得如此好看,就算有較為學術性的專業術語,他總是能化為簡單的語言與讀者對話。而且聞老師最厲害的一點,即使他說到他不甚喜歡的片,他依然會說出缺點,但這些缺點從他的口中說出好像就沒這麼壞了,這點委婉的功力實在令人敬佩。此外我還喜歡黃建業老師,還記得在去年金馬參與《大國民》的映後講堂,老師真彷若一本移動電影圖書館,從奧森威爾斯聊到費里尼,每一場戲都說得如此動人,也是我崇拜的大師之一。


Q:聽說妳去年有報名金馬影展舉辦的「亞洲電影觀察團」,並通過初選。無奈的是,妳沒有通過複選。在臉書上看到,妳有點難過。可以講述一下落選的心情嗎?妳有憤怒覺得金馬單位選了誰沒選妳嗎?妳今年會捲土重來嗎?
A:相對是難過,其實我第一年就看到亞洲電影觀察團的活動了,但該活動需要繳交自己的文章。可惜,書寫停頓了很長的時間,就算已寫至第二年,都沒有一篇很認真或是自豪的長文可以繳交。於是我花了一年的時間累積自己的實力,勤於多關注更多小型的國際電影節、也勤於書寫上課補足自己的電影史,為第二屆做準備。但最終仍然沒上,就會開始懷疑是否自己的努力/實力到不了門檻,或者書寫最後還是只能成為我的休閒嗜好,現在問我最自豪或寫最好的影評是哪篇?其實我也答不上來,總覺得自己的實力也要再進步。甚至聽聞此屆選取較為電影相關行業/科系的成員時,對我一個讀電影毫無相關科系的人來說,打擊仍是有的。憤怒誰倒是不至於,可能金馬仍有需要他們的地方,在不熟悉的情況下也不好說誰不夠資格。至於今年是否捲土,我仍在考慮,但目前還是多精進自己為目標,加上今年下半年的私事/課業或許加重,上不上與否一切隨緣。

Q:身為港片達人,妳對本屆台北電影節「亞洲稜鏡:香港進行式」有什麼期待或看法?
A:我覺得今年香港電影單元,專題力是有待加強的。雖以香港回二十周年為標題,可惜在片單上多數找的是去年的香港獨立電影。也就是說,僅抓取電影中呈現的歷史作為主軸,但不再只有九七,如《消失的檔案》講述的就是香港六七暴動之事, 《董培新與我》則透過畫家的生平回望粵語長片的歷史。

當然這片單並不是不好,北影還是讓觀眾看到在台灣沒有機會放映的佳片,不過對比起去年《樹大招風》、《十年》、《選老頂》,同樣為該年的佳作如組成專題,和今年差異性也不大。

我或許更期許這樣的香港專題,是延續這二十年香港的轉變,甚至是前後觀察與焦躁,而不是只聚焦在九七和一七這兩年上。但我個人仍會期待看到今年《消失的檔案》和《伴生》,外加《香港製造》修復版,另外也推薦《風景》和《螻蟻》。

【要去哪裡找Pony】
PonyFB粉絲團:  https://goo.gl/WULy9T
Pony部落格:http://thinpony.wixsite.com/ponyworld

 

 

 

↓歡迎加波波粉絲團及時發簍嘿↓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sKinoBo
 
 
痞客邦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波昂刺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